Sora2之后:当“真实”成为奢侈品,我们应该如何相信世界?

发布者:日期:2025-10-11 09:33  点击数:

在国庆节假期的第一天,Open AI宣布Sora2来了。Open AI将Sora2的问世称为“AI视频生成的GPT-3.5时刻,宣告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Sora2的发布标志着AI视频生成完成了从视频生成到模拟世界的核心突破。从过去穿模、扭曲等尴尬状况改写为完全符合物理学规律的生动画面;在生成画面的同时加入与之匹配的环境音、物体交互音,为虚拟世界注入“灵魂”。毋庸置疑,Sora2将“物理准确性”与“可控性”拉到了全新的高度。与此同时,也为我们带来新的思考:Sora2的到来将给予我们何种触动?在“真实与否”的新辩题中,我们又该如何相信世界?

声画同步,模拟世界,Sora2是对电影工业的颠覆。Sora2的到来宛如一场静默的媒介地震。它不再是镜头对世界的深情凝视,而是代码对物理规则的娴熟吟唱。电影,这门曾经依赖于光影与实景拍摄的艺术,正被转化为一种在数据流中“召唤”世界的神奇仪式。导演与创作者可以通过语言指令,直接生成高度拟真的场景,极大降低制作门槛,动态影像可以如言语般被轻易地“言说”,叙事的金字塔正在悄然重构。创作者手握提示词便仿佛握住了创世的权柄,但这挑战了传统影像作为“现实见证”的美学与伦理基础。

真假难辨,完美生成,Sora2是对“真实”的消解。Sora2所编织的,是一个个完美无瑕的“镜中世界”。它轻巧地越过了真实与虚构的边界。在这里,影像不再需要指射任何原初的现实,它自身便是完美的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李普曼笔下的拟态环境曾是公众认知世界的窗口,Sora2的出现使其可以被低成本、高效率地定制与伪造,从而模糊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当任何事件视频都可能是生成内容时,传统新闻专业主义所依赖的“视觉证据”将失去其权威性。当每一帧画面都可能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幻觉,我们该如何相信远方战火的模样,如何确认历史瞬间的真相?新闻真实的画卷,或许将从边缘开始,被无声地撕开裂痕。

随心创作,问题多维,Sora2是对行业新规的催生。技术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Sora2 赋予创作者前所未有的表达自由,但也带来了虚假信息、版权争议、意识形态操纵等问题。传播伦理与法制建设必须跟上技术迭代的步伐。正如传播学者克里斯蒂安·福克斯所指出的,数字时代的传播正义必须包含对技术权力的制衡与公众知情权的保障。未来,我们或许需要建立“生成内容标识制度”、发展AI内容鉴别技术、并在教育中加强媒介素养训练,以重建信息环境的可信度。

Sora2为我们展开的,是一幅璀璨而又令人不安的星图。我们航行于一片由算法构成的、既熟悉又陌生的新海域,窗外是美得令人心碎的虚拟浪花,脚下却是真实感逐渐消融的甲板。面对这场深刻的媒介革命,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惊叹或恐慌之中,而应主动构建与之匹配的伦理共识、技术标准和公众教育体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算法与虚构交织的新现实中,依然保持清醒的判断力,守护那些值得相信的、真实的联结。

作者:麻豆传媒 杜怡玮